查看原文
其他

王卓:新形势下信托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用益研究 2022-05-1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银行家杂志 Author 王卓

【新朋友】点击标题下方蓝色“用益研究”一键关注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本页面内容到朋友圈


2020年在波澜起伏中落下帷幕,疫情在全球发酵,世界格局持续波动,经济环境深刻变革。在历史发展的大格局下,信托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曾经的展业“惯性”难以为继,行业积极探索新的“时”与“势”,努力寻求破局的背后,是一个宏大背景下的深刻投影。 


把握“时”与“势”中的“变”与“稳” 


宏观环境持续变化。2020年我国GDP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经济发展上的量变将带来一系列的质变。中美之间“发展”与“遏制”的博弈将在未来较长的时间持续存在。国内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转轨,产业升级、技术变革、区域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财富分配、社会治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仍在全球肆虐的新冠疫情尚无止歇迹象,这对于未来世界的重塑——无论是经济形态的格局,还是社会面貌——都隐含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也为信托行业危中寻机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监管形势深刻变革。2020年,监管政策频出,《信托公司股权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强化了信托公司的股权穿透,提高了股东门槛;在资管新规及《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引导下,信托行业自2018年开始,逐步压缩融资类和通道类业务,提高投资类业务,转型和创新成为信托行业发展主基调;《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非标占比50%的限制,资金信托定位为私募,彻底禁绝非标资金池,严格限制客户集中度。2021年,资金信托新规和《信托公司资本管理办法》大概率也将出台,一旦发布实施,将直接影响信托业转型的格局与方向。显然,监管政策的持续发力,对于信托业现有的市场环境、展业逻辑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信托业资本实力稳步提升。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信托业在积极随风调帆、求存求进。2020年,信托业的注册资本和净资产均稳步增长。从已在中国货币网披露了2020年业绩快报的59家信托公司的数据看,已有9家信托公司年内完成增资,合计约272.43亿元,增资后的行业平均注册资本为47.48亿元,较2019年行业均值(指2019年的68家信托公司,下同)增加了5.68亿元。截至2020年末,59家信托公司平均净资产达105.73亿元,较2019年行业均值增长超过10%。资本实力的提升,为信托业的变革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也为行业转型准备了稳定之锚。 


信托业经营能力稳中有进。2020年,信托业的平均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13.6亿元,比2019年行业均值增加了1.19亿元,信托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保持在七成左右,是信托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与此同时,信托业平均报酬率稳步提高,截至2020年6月末,行业平均年化综合信托报酬率为1.26%,较2019年同期大幅提高了72个bp,迈入“1”时代,体现出信托公司业务经营与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 


信托业文化建设稳步实施。在2019年信托业年会上,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首次针对性地提出信托文化建设五年计划,开启了重塑中国信托业灵魂之路。2020年中国信托业协会及时出台了《信托文化建设指引》,有效引导信托文化建设有序展开,各信托公司文化建设氛围愈加浓厚,相关机制、规划陆续出台。在2020年的信托业年会上,黄洪副主席再次提出了以“守正”“忠实”“专业”为核心的受托人文化,抓住了信托文化的“牛鼻子”。2021年,信托业文化建设已进入信托文化普及年,信托文化的意识正逐渐深入从业者内心,进而引导此次信托业转型跳脱历史循环,真正走向特色发展、回归本源的定位上来。 


做好“时”与“势”中的“守”与“为” 


“转型”并非“转向”,应以信托行业发展的积淀为根基,既要在传统领域精耕细作、务求深广、做实根基、立根求新,在“守”的基础上有所“为”;又要在创新领域眼光向外,体察格局聚合,发掘介入机遇,审慎洞察风险,在动态平衡间谋求多元角色,在“为”的基础上做好“守”;更要在管理领域眼光向内、统筹谋划,有所“为”有所“守”,夯实转型发展之基,在“守”与“为”的辩证中寻求更为合适的发展道路。 


对传统业务坚持“守中有为” 


信托传统业务领域以工商企业、房地产、政信业务(政府和信托间业务)、银信业务等为主,转型绝非对传统业务“一刀切”,相反,传统业务应该在转型过程中顺势而为、寻求突破。信托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在传统领域长期耕耘积累下来的客户优势和专业优势,创新开发符合客户需求的新信托产品。工商企业信托可以加大对空天海洋、信息网络、生命科学、核技术等战略性产业领域的研究,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支持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地产信托可以大力探索发展优先股、投贷联动、同股同权等股权投资和地产基金化业务,布局以房地产为底层资产的标品信托,探索布局房地产行业债券、ABS、商业地产REITs和类REITs业务。政信业务可以深入挖掘核心客户需求,探索新基建业务,加强与资本市场的联动,研究推进传统政信业务非标转标,降低融资成本,切实服务区域发展与地方建设。银信业务同样应向标品领域转型,强化与银行在证券投资领域的合作。 


对创新业务谋求“为中有守” 


在转型的大趋势下,信托的创新有了明确的方向,以监管套利为目的的创新将不可持续,回归资产管理本源的创新才是信托大有作为的领域。标品业务是当下信托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但于信托公司而言却并非擅长领域。“为大于微,图难于易。”建立投研体系、打造人才团队、构建风控管理体系,当然是必须完成的工作,但仍须找到切实有效的切入点。 


债券投资因风险维度与传统非标业务评判融资主体的信用风险流程近似,可作为转型标品的着力点,借助信托公司在传统非标投资、投研方面的积累,发挥自身在跨市场投资方面的制度优势,更好地完成起步动作;可以推进可交债、可转债、阳光私募类TOF、量化对冲、多策略FOF/MOM等多元业务模式的落地,逐步形成以大类资产配置驱动资金端需求的发展模式,加快规模上量。同时,依托积累的核心客户资源,逐步发展具有独特竞争力的标品业务。精细化开展实业投行业务,探索通过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及其产业链提供直接融资的业务模式。据估计,未来五年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基建投资规模将突破17万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规模增加近30万亿元,信息消费将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潜力。信托业可探索通过固有业务与信托业务协同、股债结合、投贷联动、产业投资等新模式,抓住服务新基建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对公司管理强化“守为并进” 


信托业要坚定围绕转型发展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加强公司内部管理,为外在业务的转型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 


全面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在奋发有为进行创新的同时,信托业要始终坚持“守”住风险底线,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创新套上“紧箍咒”。在思想上牢固树立风险防控底线意识,在机制上持续健全风险管理体系,针对创新业务的风险要点进行深入研究,严格项目审批,以数字化、智能化的风控手段提升风险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以适应未来的业务发展。 


加快提升科技赋能水平。随着向标品转型的推进,金融科技的水平将对信托业的发展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信托业当前整体的金融科技水平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仍存在差距,应加快金融科技对创新业务、客户管理、投资决策、运营服务、风险管控等重点领域的全覆盖。同时应跨越式发展金融数据化,加强大数据在各个应用系统中的通用性、可用性和完整性,切实做好科技赋能。 


持续提升综合管理质效。信托公司应不断完善内部运营管理体系,优化业务管理流程,提高协同运营效率,改变粗放发展的传统,向精细化管理要质量。同时,信托公司在转型期间应做好管理的前瞻性安排,根据业务特点及时调整管理流程和组织架构,让管理为业务赋能。 


强化“时”与“势”中的“拓”与“归”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论断指出了我们当下面临的最大时势。服务国家战略、参与经济建设始终是信托业的立业根基。由于信托制度的灵活性,信托天生具有服务供给侧实体经济和服务需求侧财富管理需求的双重功能。 


充分发挥信托优势,拓宽金融服务边界 


信托的独特价值与拓展空间,更在于它可以超越作为投融资功能的金融工具层面,而作为一种更具广泛意义的社会工具。因此,积极探索信托制度在社会生活领域的创新运用,服务人民生产生活需要,具有更深远的社会意义。 


大力发展服务信托。自2019年信托业年会上,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提出发展以受托管理为特点的服务信托以来,服务信托成为了信托行业探索新业务、拓展信托功能的新课题。信托业应寻求传统业务领域的创新切入点,在财产保管、账户管理、委托人付费、闲置资金运用等领域,研究探索可行的方式;与创新业务有效衔接,积极开拓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信托、资管类小额信贷资产投放、清结算服务等高频场景服务信托模式,找准定位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推动家族信托创新研究。据估计,2020年底我国家族信托意向人群数量约有24万人,到2023年底,这一人数将突破60万人;预计2021年家族信托资产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市场潜力巨大。结合国内家族财富传承、资产配置的需求,需要加快推进家族信托与金融科技的有机结合,拓展区块链技术在家族信托领域的应用,在受托财产类型、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等方面加强符合国情的创新研究,为高净值人士提供更加专业、全方位、长周期的家族财富管理服务,助力家族财富安全稳定、传承久远。 


持续扩大慈善信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随着社会财富的累积和观念的进步,我国对慈善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分配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以往“粗放型”切割转向精细化管理,从一次性捐赠转为更加注重慈善财产的保值增值与高效运用。慈善信托在长期配置资产方面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可以跳出单纯的金融属性,更多地发挥灵活机制的特性去服务社会发展,以解决慈善事业的久期、规模、透明度问题。截至2020年末,我国共设立慈善信托534单,总规模为33.17亿元,在扶贫、抗疫、应急救助等领域表现突出。未来,我们可以继续加大领域拓展、模式创新、资源整合、信任构建等慈善信托内在机理的完善,更好地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深入践行受托人使命,回归信托本源

 

当前,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1万美元,拥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到2035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将进一步扩大,人民财富管理的市场需求将十分庞大。信托公司作为专业受托人,在满足财富管理需求的市场上大有可为。 


充分理解金融的“利他”属性。金融的本质是“利他”,金融作为服务行业,服务社会发展是最终目的。通过为人民群众、为社会创造价值增量,可实现金融本身的价值。财富管理通过为人民群众遴选合适的金融产品,将合适的金融产品匹配给合适的投资者,满足人民群众的财富管理需求,不仅创造了金融价值,更为社会创造了价值的增量,这是金融最质朴的本源。 


着力提升财富端的资产配置能力。信托财富管理不能停留在产品营销的表层,而应向专业的资产配置领域走深做实。要在持续提升获客及服务大客户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全面的、开放式的、跨越经济周期的一揽子产品架构,并打造与之相匹配的风控、研究、投顾服务体系,形成专业的资产配置能力;主动引导投资者梳理组合投资、理性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进一步深层次挖掘人民群众在财富传承、受托服务、风险保障等方面的需求,探索提供一揽子财富管理服务,拓宽信托制度的应用领域。客户、产品与资产配置能力,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一站式”财富管理生态链。 


不断提升财富管理的精细化水平。财富管理应始终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一方面,完善分层管理体系。针对客户属性,结合线上、线下、远程坐席三种渠道,配套产品、定价、增值服务与响应机制,明确不同属性、不同需求的客户服务配套,打通多渠道服务体系,深化客户综合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提升财富管理的科技赋能。通过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将客户行为数据化,加强大数据分析能力,对数据中蕴涵的客户偏好、客户行为、客户需求进行分析,由当前以机构主导的粗放模式转变为以客户需求驱动的精细模式。 


结语 


应对风浪,最重要的是胸怀大局、应势而动。信托业既然以信为本、以托立世,自当依托中国浩浩荡荡的前进大势,心怀“国之大者”,在服务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历史大潮中坚守本心、完善自我、创新突破、共谋发展。在新发展阶段下,信托业将求突破解题、图转型创新、修“匠人”心志,以专业、智慧、勤勉之长,开辟长期、平稳、健康、持续发展之局。 


来源: 银 行 家 杂 志

作者: 王 卓


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往期回顾:

家族财富管理之信托项下多层离岸架构解析

趋势观察:家族信托在A股市场,有哪些实践突破?

袁吉伟:2021年资管行业展望——变局中的新趋势

《民法典》视角下,谁才是您的家族信托受益人?


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除非无法确认,《用益研究》均在文章末尾备注了来源和作者,如转载涉及版权、标注有错漏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众号在线客服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或与您共商解决,非常感谢!电话:0791-86217869


征稿启事:为了更充分发挥和利用好用益研究这个平台,促进业内外同行的交流和学习,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专业权威的信息服务,我们特长期面向社会诚征信托及相关领域的各类原创文章和报告,欢迎业内外的机构或个人来稿。

来稿请投:yanglee46@hotmail.com

合作:QQ543744667

用益研究


用益研究是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的微信平

台,作为一家国内外知名的金融资管行业

平台,我们始终站在行业发展的前端,准

确把握市场的动向和脉搏,为客户提供及

时全面的市场信息和专业、独立、客观的

分析评论,搭建最专业、最前沿的同业交

流平台。

我们的专业源于您的关注和需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